莫讓老鼠肉成為一道“家常菜”
食品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,是老生常談的話題。近年來,隨著社會的日新月異、科學發展的不斷進步,花樣翻新的造假方法讓公眾目不暇接、防不勝防。“瘦肉精”“病死豬”“假羊肉”“神農丹”“毒藥姜”………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,食品安全事件發生頻率越來越高,影響也越來越大。如今,老鼠肉不僅出現在火鍋店,又出現在干香菇中,出現在學校食堂的餐桌上,似乎已成為一道“家常菜”。浙江省瑞安市瑞祥中學將責任推卸給:食堂承包方,可是學校監管不力也負有很大責任,應受到嚴厲處罰。
此次事件之所以曝光,是因為商販造假工作出現失誤,沒有將老鼠肉剁碎,留下蛛絲馬跡。筆者不禁要問,還有哪些食品中摻雜了老鼠肉?有多少人神不知鬼不覺的吃了老鼠肉?食品中是不是還摻雜了蟑螂肉?實在令人堪憂。為保證公眾食品安全,政府確實下了功夫,出臺了《食品承包安全法》,各省份也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,但效果不佳。為何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屢禁不止,反而愈演愈烈呢?筆者認為原因有三:
其一,監管力度不夠。根治食品承包安全問題是一場艱難的持久戰,監管部門敷衍了事的工作態度、“一陣風”的檢查整頓,對不良商販起不到威懾力。監管部門在明,不良商販在暗,執法稍有松懈,便會給違法操作帶來可乘之機。筆者認為,根治食品承包安全詬病,要加大監管力度,抓住市場銷售的每個環節,隨機檢查;還可以走進各大酒店、飯館,對餐桌食品、后廚備料進行不定時抽查等有利措施,來營造安全放心的食品環境。
其二,懲處力度不夠。法律是約束行為的標尺,食品安承包全問題得不到有效遏制,處罰力度過輕是一個主要因素。讓公眾食用有毒食品也是間接殺人,也應受到法律的嚴懲。因此保證食品安全、遏制違法操作還需加大處罰砝碼,讓不法商販產生畏懼心理,從而制約違法行為。
其三,監管工作缺乏創新意識。社會靠智慧演進,智慧自身也在社會發展中演進。如今,雞蛋都能造假,而且和真蛋難以區分,人類的智慧確實不可小覷呀!造假方式不斷升級翻新,而我國監管工作依然停滯不前,造成監管部門一直被不法商販牽著鼻子走,試問,永遠“亡羊補牢”怎能保證食品安全?筆者認為,針對一起食品安全事件,我國相關部門應深刻反思,舉一反三,從根子上堵住食品安全各個環節的漏洞。
“吃什么才能安全?”這是街頭巷尾百姓議論的話題。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已敲響了警鐘,我國相關部門要用最嚴厲的監管、最嚴厲的執法、最嚴厲的處罰、最嚴厲的問責措施來重拾消費者信心。
本文地址: | http://tap47.com/329.html【轉載請注明出處】 |
上一篇 | : 嘉興:召集市屬學校座談觀摩加強校園食堂餐飲安全管理 | 下一篇 | : 生冷食物多含細菌注意殺菌消毒 |